曾经雄踞世界军事舞台的苏联,虽然拥有足以抗衡整个北约联盟的强大军事实力,但其海军水面舰队的建设却始终存在明显短板。与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航母战斗群相比,苏联海军在远洋作战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为此,苏联军方特别重视反舰作战体系的建设,将远程打击和强大毁伤能力作为核心需求,反舰导弹自然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武器。早在1955年,苏联著名的米高扬设计局就秘密组建了专门团队开展相关研究,这个团队后来独立成为MKB 拉杜加设计局。经过六年潜心研发靠谱股票配资,K-10S空射反舰导弹于1961年正式列装部队。按照北约组织对苏联武器的命名惯例,这款导弹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轻蔑意味的代号——\"腌鱼\"(Kipper)。
K-10S导弹堪称当时最强大的反舰武器之一,但其设计理念仍显原始。这款导弹的体型之巨大令人咋舌,其整体尺寸堪比一架小型战斗机。具体参数显示,该导弹全重高达4533公斤,弹体长度达到9.75米,采用大后掠角设计的中单翼展开后翼展达4.18米。弹体尾部配置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但弹翼并未安装现代导弹常见的襟翼系统。为了方便地面运输,设计师特意设计了可折叠的弹翼结构,以缩小整体尺寸。
展开剩余72%这款巨型导弹的毁伤能力确实令人震撼。其战斗部重量达到惊人的1000公斤,可根据作战需求选择常规高爆弹头或战术核弹头。测试数据表明,一枚常规弹头的K-10S就足以对万吨级水面舰艇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核弹头版本更是具备单发摧毁整支舰队的恐怖威力。
强大的威力必须与精准的制导系统相匹配。K-10S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惯性制导 末端主动雷达寻的。在飞行初段和中段,导弹依靠精密的惯性导航系统保持航向;搭载导弹的轰炸机可通过机载雷达获取最新目标信息,实时修正指令来调整导弹飞行轨迹。经过多次改进的最终版本K-10S,其最大射程可达260-350公里。导弹发射后会先爬升至12000米高空巡航,在距离目标约100公里处开始小角度俯冲,随后在1000米高度保持平飞,直至最后十几公里才开启弹载雷达进行末端制导。导弹配备的EC-3自动驾驶仪通过液压系统精确控制气动舵面,确保飞行姿态的稳定性。
要实现如此惊人的射程和速度,动力系统面临巨大挑战。K-10S在弹体下方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发动机舱,搭载一台高性能涡轮喷气发动机。在挂载状态下,发动机进气口由特殊护罩保护,只有在发射前才会打开以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该发动机还配备了加力燃烧室,机载燃油可支持持续工作十余分钟,使导弹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32马赫。
作为第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K-10S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庞大的体积。这款导弹专为图-22\"眼罩\"、图-95\"熊\"等战略轰炸机设计,但实际服役中主要配属经过特殊改装的图-16K-10轰炸机。由于体积限制,每架轰炸机仅能挂载一枚导弹,且需要对机载雷达、供电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才能满足作战需求。
虽然K-10S导弹从未经历实战检验,但它无疑是苏联时期最具威慑力的反舰武器之一。这款导弹直到俄罗斯时代才正式退役。依托苏联战略轰炸机卓越的航程优势,K-10S可以在海岸线2000公里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迫使任何企图靠近苏联领海的航母编队不得不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毁灭性打击。
发布于:天津市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